《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0
點擊 1750
發表於 2015-07-27 04:33:53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轉貼自:http://www.fosss.org/Sutra/Qianshi/ShanCai/Index.html#第一回

善財離開大塔廟,不分日日夜夜,走了若干平地,翻過無數高山,來到勝樂國界。

勝樂國,若顧名思義,應是樂中之樂。其實不然,那山,如利劍高插雲霄;那水,嘩啦啦奔騰咆哮;那人,一個個丹眉杏眼;那地,赤灼灼如火焚燒。看不見綠油油的田野,聽不見鶯歌燕語,嗅不到稻麥禾香。善財走著走著,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十分難受。想起那柳暗花明人流擁擠的福城故鄉,不免掉下幾滴熱淚。但是想到文殊師利童子的教誨:“按德雲比丘說的去辦,就能解脫眾生苦難。”又想到那石碑上刻的“尊重吾師向南去,百城煙雨渺無窮”。他們對我那麼尊重,寄託那麼大的期望。我已發菩提心,雖然前去的路途還遠,遇事還多。但是為了淨化世間,利樂有情,應該精進勇猛地向南行。這才開始,怎能退縮呢?於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氣,問過好多好多的人,走過好多好多坎坷不平的路,忍受了好多腰酸腿疼的苦,才來到了妙峰山下。看到那巍峨雄偉的山,峰插雲霄,懸岩絕壁,要想攀登,談何容易?比上青天還難。

善財並非等閒之輩,他已發菩提心,要加入文殊師利的行列,有捨己為人,淨化人間的雄心。一步步往上爬,到處尋找,哪裡有德雲比丘的蹤跡呢?連房子也沒有,更沒有一個人。可是他並不灰心,爬懸岩,過澗溪,竟找了七日七夜。最後在一個石壁上發現一首墨蹟未乾的詩。曰:

德雲常在妙高峰,行繞山頭無定蹤。

七日既雲尋不見,一朝何故卻相逢。

發心住處師緣合,普見門中佛境容。

回首夕陽坡下望,白雲青帳萬千重。

善財讀罷,心生歡喜,德雲比丘定在眼前。他四處張望,不見人影。又穿石洞,爬懸岩,東走西串,還是沒有人影。他想:“這詩墨蹟未乾,他又藏在哪裡呢?”但他還是不灰心,不休息,繼續尋找。凡是可以容人的地方都看過,還是沒有人。善財累了,想在石上歇一會。可是看看日落西山,天色已晚。又想到詩上說的“德雲常在妙高峰,行繞山頭無定蹤”,但沒有蹤跡,怎能找到呢?善財埋頭尋思,不得其解。抬頭一望,對面山頂上卻站著一個人。善財急忙跨過小溪,爬上山頭,上前虔誠頂禮說道:“善知識,我已發菩提心,決心作造福人間的事,首先解除眾生苦難,文殊師利教導我前來請教,願慈悲憐憫開示於我。”

德雲比丘並不看他,兩眼平視前方,話音祥和地答道:“善哉!來者。我在這山頂住了四百萬年,聽說哪裡有佛出世我就去禮拜。哪裡有善知識我就去參拜請教。不管路有多遠,我都去參拜請教。若得到半句對人有益的話,我都牢記在心裡。參拜的善知識多,得到不同常人的快樂。善知識是我們的依止,是照亮的明燈,是航海的燈塔。沒有善知識的指導,如黑暗中賽跑,不掉進深淵,就落入苦海。因此我不知疲倦的到處參訪,幾百萬年如一日。我只有知道這些了。你已發菩提心,加入文殊師利行列,免除眾生苦難,還要從此南行到海門國,那裡有一個海雲比丘,他可以告訴你。”

德雲比丘說完不見了。善財想:“他幾百萬年如一日,都是參拜善知識。我才尋七日七夜,這算得了什麼呢?一定要像他那樣,只要有善知識,就不知疲倦去參訪。哪怕只有半句對人有益的話,也要銘記心中。

眼看暮色已降,大地一片黑暗,善財就在石岩腳下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善財起來,看見南方一片綠色,大地變得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不像前幾日憔悴、沉寂。善財心情舒暢,急往南方還沒過進發。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3-29 15: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