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實務與助念要領》第捌篇-助念功德利益(8/8) 文/連亮森

9
點擊 1719
發表於 2013-08-04 00:43:37

臨終關懷實務與助念要領

-自度度人安詳往生之鑰-

第捌篇-助念功德利益

作者:連亮森

發表於:2012/12

敬禮具恩根本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人生最大的恐懼與悲苦,莫過於死亡!故助念是在一人最恐懼時給予適時協助,令其免於畏懼,甚至往生極樂世界,獲得永恆壽命。

助念本身即是甚深禪定修持,亦是六度齊修之菩薩道。

一、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之助念功德

(一)助念即六度齊修,為最殊勝之體用兼修法。更重要者,常參與助念,最易掌握往生淨土要訣,了知人生無常、一切皆幻;故一旦自己捨報之時,即會因平素累積的功德善行,於臨終之際,放下一切罣礙、執著,安住正念而往生成就。

1.法施:為他助念

2.持戒:以清淨身、口、意持咒度他

3.忍辱:無論家屬如何反對,仍然安忍為他助念

4.無上精進:助念時不生妄念,一心利他

5.禪定度:安住於法報化三身而修

6.無上智慧度:三輪體空如幻觀他往生阿彌陀佛之剎土

(二)任何一位亡者經諸位助念往生,他們必然會默默地護佑各位,讓各位都能事事如願,究竟圓成。

(三)你曾幫助過他往生的人,都會來幫助你、接引你往生。

(四)幫助一個人往生,何止是成就一位菩薩?他還會乘願再來,度無量的眾生往生;而這無量眾生往生後,又將再各度無量眾生。

(五)助念是為了大悲度生,而非為了成佛作祖,也正因如此,功德更廣大殊勝,長此利益眾生,積功累德,上焉者有自己的剎土,中焉者匯歸諸佛剎土,最低限度亦可淨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剎土。

(六)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及其價值,並非以活了多少歲月來計算,而是以他利益眾生之廣度深度來衡量,就以各位助念團的菩薩而言,你們活一天就比一個普通人活一生的功德還大。

(七)為亡者助念實為覺照無常、激發精進心、長遠心及實修的最佳方法。

(八)為亡者助念勝於接引人們來皈依。原因是一般人皈依後退轉、怠惰、亂跑道場、不依正法盲目追求神通導致解脫無期者不少。

(九)助念不僅是救人一命,而是救他千千萬萬劫的生命。所以其功德之大是無法比擬的。

(十)助念雖然自己一時不能專心修,但是積了很多的資糧,所以他一旦開始修,說不定一下子就能証入;而閉關三年的人卻未必能証入。

(十一)是覺照無常最佳方法,因為經常看到人們的生死關頭,捨報的情景,每當助念時,就不得不思惟生命的無常與短暫。若能時常覺照無常,必能遠離五欲(財、色、名、食、睡)誘惑,此生必定成就。

(十二)當我們在度眼前的一位亡者時,又何妨將心光分化億萬同時去度化法界一切的有情。一念之大悲,就使更多、更廣的有情得度或深種成佛之因。

(十三)助念時若心胸僅及於亡者,那我們所度的也祇有亡者一人而已;若住心於虛空乃至法界,則同樣地持咒助念,度生的幅度卻無限的深廣。此時亡者所在的房間消失了,對面的壇城,化為無邊的華藏剎海,處於虛空之中。因此,在助念的當下,即是甚深的修持。

二、筆者實際助念體驗心得

助念是落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之行為,『眾生有病我有病;眾生受苦我受苦』。未免眾生受苦,於眾生最惶恐無依時,前往救度。若能於助念時,不只助念眼前一位亡者,能發大心普度法界一切有情,則助念即是甚深心法修持!越念會越輕安自在,可培育吾人以下十三種心。

(一) 大悲心:菩提心須以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基礎。若無基本的悲心,則不用談及菩提心。有時自己身心疲勞(上了一天班)或身體不適或正逢刮風下雨,但一有助念,想及亡者正愁苦無助,自當抱著「我不度眾生,誰度眾生。我不去助念,誰去助念」的心懷勉力趕赴。愈是勞苦自己,或風雨愈大,則自己的悲心愈是增強。如此一次次日積月累,自能培養廣大悲心,遍度六道有情之悲願。

(二) 平等心:由於我們助念對象是所有社會大眾,不論遠近親疏。助念久了,除了生起悲心,更能去除對人之分別心。陌生人我都肯大老遠去助念,更何況自己身旁之親朋更需關懷。即使有人對我不利,或如打我、罵我、辱我者,若其將來需我助念,亦應一視同仁,沒有分別。故對眼前自己不喜歡之人皆應放下分別、愛惡、取捨。

(三) 能捨心:一有助念,為了即刻救度亡者,皆應立即捨下自己手邊事務。且在念佛、持咒當下,若察覺自己有煩惱亦應立時放下,以救度亡者為第一要務,如此久久自能培養隨時放下的工夫。

(四) 出離心:時時接觸亡者除了容易體會無常外,為救度眾多亡者,時時心繫助念,則應使自己不被工作牽絆,不被世俗紛爭染著,保持出離心與清淨心從事助念。

(五) 覺照力:助念時為全心利益亡者,當妄念起時,很快就可以察覺,不易一直流轉,自能加強覺照力。反而在自家修甚或閉關時,因為沒有「使命感」驅使,好像打妄想也不會怎樣,妄念容易繼續流轉。

(六) 觀想力:為確實救度亡者,觀想必須清晰,久之觀想力自能加強。並有信心一觀彌陀即現前。

(七) 大信心:為確實救度亡者,除觀想外,亦不斷祈請佛菩薩加持。可感加持力隨自己悲心不斷加強,對佛菩薩之信心亦隨之增長。且隨助念次數之增加,及所顯之瑞相(如亡者身軀保持柔軟、面現紅潤與微笑或蠟燭燒出燈花舍利等),對修持更具信心。

(八) 安住體性:為真實利益亡者,對周遭事物置之不理,對外境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正是修「假觀」。助念時不敢打妄想,放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想念,正是修「空觀」。一心祈求彌陀現前接引,一心不亂地念佛,覺照妄念之起而不流轉(不著有念),因大悲不住於空(不著無念),如此內心不住空有,對外不染六塵,於相離相,於空離空,正是修「中觀」。可知助念正是修「一心三觀」,即是「心地法門」。其他如「六祖壇經」所講「一行三昧」、「一念三昧」等亦能在助念時體會。

(九) 六度萬行:六波羅蜜與戒定慧齊修。例如在助念時偶而遇到家屬不信佛或對密法有偏見,當對自己有不敬之行為時(例如筆者曾面臨家屬嫌我們礙事,中途拿走座椅),仍須忍辱、安忍為亡者助念,不能負氣離開。畢竟亡者正處於亟需救度之處境,亡者才是主角。如此可培養自己「利他無我」之胸懷。

(十) 接引眾生:在佛菩薩之加持下,即令未接觸佛法之人均能感莊嚴、殊勝,將太平間化為淨土。使亡者家屬體會佛法之殊勝與慈悲,更是接引其進入佛門之因緣。

(十一)廣結善緣:助念是接引亡者往生淨土,則極樂世界中已有許多菩提伴侶,將來亦會來接引我們。而助念之同時亦慰問亡者家屬,行「無畏施」。將「喪事」變為「佛事」,「喪氣」化為「瑞氣」,令家屬安樂。

(十二)心想事成:只要發大菩提心、精進修持,自然護法擁護,世間法如意。所以只要真發心助念,護法自然護持您事業順利,得有閒暇圓滿助念事業。如此良性循環,與佛愈近。反之,若遇世法不順,又處處為己,不行利他事業,則恐惡性循環,離佛愈遠。

(十三)身心輕安:真正發心助念,即是在修心法,培訓安住體性,久之自感身心輕安,於動中亦能常保安祥自在與歡喜,處處是道場,處處是淨土。

三、結語

只問自己是否真發悲心助念,不必問是否有功德,也不要為了面子(大家都去,不去不好意思)去捧場,更不要因比誰念的多而助念。只見眾生待度,我們就去拔苦予樂。

助念既是心地法門,即是體性法。因「體用不二」,故助念即修一切法,不必心存「我要精進修法,無暇助念」。普願大眾均能積極助念,共行「度生大業」。

四、筆者發願文

(一)願盡形壽、盡未來際,永遠參與助念。願一切眾生,臨命終時,不待請求,我皆能分身無量,普現其前,而救度並接引往生極樂世界;若不爾者,我誓不取正覺。

(二)普願閱讀此系列文章中任一篇者,皆能世間法及出世法吉祥如意,身體健康,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三)願以自己修行之功德,普皆迴向一切有情,同登極樂!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0 16: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