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祖師吉美林巴尊者閉關七規約

1
點擊 2188
發表於 2018-10-25 12:47:34

【大圓滿祖師吉美林巴尊者閉關七規約】
  在沒得到大悟之前,將有許多魔來作障礙。為了避免魔障,我(吉美林巴尊者)立下七條規約:一、七年中不入俗人的屋子,不入放逸之地。二、住在寺院人多聚會之處,在關房處不見很多人;如果見的話,貪嗔等煩惱會壓不住。三、外語不傳內,內語不傳外,如此而禁語。四、少欲知足,不用修持的功德換取世間財物。五、唯一投入十法行,不散亂於其他事務。六、過簡樸的生活,不隨意享用信財。七、唯求解脫,不作息增懷誅四種事業的方便。
  之後在我二十八歲那年——火牛年大神變月開始,在希日巴瓦達寺院想作為期三年的閉關,在心裡刻了三年閉關的誓願。徹悟以前,外的天魔、內的煩惱魔等會來干擾。這時要十分注意,一心在根本上修行,不在次要的事上分心。(尊者為了防止內外魔的侵擾,在閉關期間給自己立了七條規約。)
◆首先,七年內不進在家人的屋子,不入放逸之地。
  得道前力量很弱,內心有煩惱隨眠,接觸染緣會失壞修行境界,這時就要嚴密地防護。俗人的房間有煩惱、污穢的氣氛,染污緣很多,觸到對自己有影響。「放逸之地」指嘈雜喧鬧,有是非爭鬥,增長貪嗔等地;一入進去,心會不由自主地隨它轉。比如一入城市,心基本就隨染污緣轉了。境的引誘力特別強,自己的道力很差,很可能失壞道業。所以,初修的人說大話「在紅塵裡練心」等等,完全是自不量力。
◆第二,住在寺院人多聚會的地方,在關房裡也不見很多人。因為一見人,內心的煩惱會無法遏止地生起。
  現在的人心太粗,自以為不是煩惱,實際處處都在起煩惱。凡是跟人、事接觸,無不在散亂、放逸;合意則喜,不合則嗔。愚痴、蒙昧等中,隨著心的習氣流浪。這些都是煩惱。所以閉關期間要非常嚴密地護心,不這樣修難以成就。
  寺院裡人很多,聚在一起有起貪嗔的因緣,別人的煩惱和業也會影響自己,這時會伏不住煩惱。從細分上看,很多時候一遇境,煩惱就起。不是起很猛的才是煩惱,是下至微細的心念都要護持。不然什麼時候能得定開慧、與法相應?一開始就要處在綿密的保護中,這樣才能成就。而且,悟後還有很長時期,必須好好保護。到已經堅固,不隨境轉,那時才能行五欲為道的法行。此前多數落在自欺中。
◆第三,持止語戒。不讓外面的話傳到裡面,也不讓裡面的話傳到外面。
  關房有一扇門和一扇小窗戶,在這裡容易跟外人通話。既然要閉關,首先是外閉——關閉眼、耳、鼻、舌、身、意六門。根是生識之門,接觸境會生妄識,失壞道業。所以,在窗口和門那裡絕不與人通話。這樣,外面的話就不會傳進來擾亂心,裡面的話也不會傳出去,發生一些事情。所謂的「閉關」,指在封閉環境裡,綿密地滋長道業,就像十月懷胎那樣。有些人不知道修行次第,或者得一點小成就就自以為了不起,這樣終究難以證成大道。
◆第四,少欲知足。所謂少衣、少食、少希望住。
  只取維持生存的衣食住所,其餘都不希求,因為這些會防礙道業。受取衣食等時要住在清凈心中,不生貪染;而且,不能以修持的功德換世間財物,這樣會染污心相續。
◆第五,唯一投入十法行,不散亂在其他事務上。
  日日夜夜都行法行,一心緣法。像噶當派說的︰「心依於法,法依於窮,窮依於死,死依於岩。」這都要在自身上做出來,不是口頭空談。說多少遍「心依於法」,自己不做也是枉然。(所以尊者規定,閉關期間唯一行十法行,心心念念傾注於法,不散在別的事務上。後面尊者也講,自己在閉關期間,時時觀察三門是否在放逸中,下至一彈指的時間都不失憶念和正知。如此認真地修行。)
◆第六,過簡樸的生活。
  行頭陀行,衣食受用等都極簡單,不是蓄積很多財物,貪得無厭,隨意享用信財等等。現在有些人修持不嚴肅,甚至是販賣佛法,贏取名利。如果自己沒有功德,以貪婪心大肆受用信財,那無非是在服毒——自尋死路。
◆第七,一心求解脫,不作息增懷誅四事業的諸種方便。
  成就以前,做這些只是世間事業,不成為出世間法行,所以要一心求解脫、得成就。把次要的東西放一邊,根本上是要徹悟。在這之前,與人接觸,談論是非,追求名利,作有染污的法行或者不究竟的法行等,全部要捨開。不然在這裡會發生各種魔障。(這就看到,大悟以前必須有堅決的出離,不是去隨便度生或者以五欲為道。)
  閉關後,每天下至一彈指中有沒有放逸,晝夜都在觀察而修行。(閉關以後,下至一彈指的時間,心都沒有失去憶念和正知。一直看到自心是放逸還是不放逸,從沒失去正知。這樣嚴密抉擇才能杜絕一切非法心念,才保證二六時中都處在綿密不斷的修證中。
  對於壽命無常、厭患出離、非造作的信心、緣眾生的悲心等,修道最初的功德也在逐漸地增長,修寂止也出現了證相。(護持好修行的相續後,無常、出離心、信心、悲心等前行階段修心的功德,都在逐步增長。所以說上品修行人每天都有進步。如果沒有綿密地關照、護持修的相續,就像燒水時,稍有熱氣馬上就冷了,這就不可能成就。而且,在修定上也出現了實證的情形,不是停留在口說上。)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4 02: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