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應錄(一)》【玖】夢中感應 3.夢僧親授 阿鞞跋致 文/慧淨法師

0
點擊 1830
發表於 2015-03-19 13:29:17

《念佛感應錄(一)》【玖】夢中感應 3.夢僧親授 阿鞞跋致 文/慧淨法師

作者:慧淨法師

出版者: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E6%B7%A8%E5%9C%9F%E5%AE%97%E5%8F%A2%E6%9B%B8/%E5%BF%B5%E4%BD%9B%E6%84%9F%E6%87%89%E9%8C%841/D%E5%A4%A2%E4%B8%AD%E6%84%9F%E6%87%89.htm

【玖】夢中感應

三、夢僧親授 阿鞞跋致

佛法中一些不可思議的感應事蹟,往往能給人信心,啟發智慧。阿翔親述他的奇特聞法因緣,即讓我深受感動,深受啟發。特地記錄下來,以供養大家:

阿翔,全名陳起翔,男,三十三歲,家住陝西耀縣車站扶輪巷,在車站工作,喜愛書法。日課佛號五千聲,誦《大經》三卷,求生淨土。

一九九九年秋,阿翔讀了一本《生死關全集》的書,內中詳明欲之過患,障礙解脫。

在阿翔的心中,本來往生西方靠的就是念佛,然而這本書給阿翔的感覺是,往生淨土也和一般的自力修行沒有什麼差別。這也要做,那也要做,念佛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到底怎樣是往生之道?這個師父這麼講,那個師父那麼說;這本書這個觀點,那本書又是那種觀點;到底該聽信誰的?阿翔心中一片混亂,重重疑雲逼塞心中,好像喘不過氣來。迷惑、焦急、鬱悶;乾脆,什麼書也別看了!一個師父一個說法,縱然這些師父都是不可信的,佛還是可信的,還是來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道,異說紛紜,阿翔不敢說誰對誰錯,但是,來念佛吧!阿翔直覺:師父救不了他,書也救不了他,能救他的還只有佛。阿翔什麼書也不想看了,苦悶的心中只有這一句佛號還在那裏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如同一個快死的人微弱的呼吸。但這微弱的呼吸,不正是全部生命之所託嗎?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阿翔的母親,也是學淨土的居士,安慰他說:「念佛受佛保護,你不要懷疑,不要退失信心。」母親的話,也沒能寬解阿翔的心。畢竟,生死的大事猶如重石壓在他的心頭,豈是一兩句寬慰的話就能搬走的呢!

往生?往生?……阿翔整天思考著,也還在念著佛。鬱悶難解,惶惶無助的心中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為什麼要念它?不知道!

念了會怎麼樣?不知道!

那為什麼還要念?不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佛……

一天晚上,阿翔做了一個夢:

他在一間大房子裏,房子裏有八個警察。一位穿黃海青的老和尚,從門口飄進來,面貌非常莊嚴、非常慈祥,來到阿翔面前,交給他一本書。這時,阿翔手裏也正托著一疊書,是他以前所看的有關淨土方面的書。阿翔想:我已經讀了這麼多書,一本書一個說法,我都厭煩不想再讀了,您還要給我什麼書呢?懷著這種疑惑,阿翔把書接過來一看,淺藍色的封面,上面清楚地寫著「阿鞞跋致」。老和尚向阿翔合掌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隨即一道光便不見了。

老和尚是誰?

阿鞞跋致是什麼?

阿鞞跋致即是不退轉的意思,這個阿翔早就知道了,可是怎樣才是不退轉呢?老和尚給的不退轉又是什麼?到底哪一本書是不退轉?

對往生的疑惑,已經被這個奇特的夢佔住了。阿翔的心中似乎有了光明,謎底應該就是這個夢。

第二天,母親從香積寺回來。香積寺是善導大師祖庭,距耀縣一百多公里,母親是幾天前專門送阿翔給香積寺畫的伽藍菩薩像去的。母親一回來,便興沖沖地遞給阿翔一本書,說:

「這是本明法師特地叫我帶給你的,只有最後一本了,叫你好好看!」——藍底白字《善導大師要義》,慧淨法師編著。

還有一本小薄冊《念佛的心情》,先看這本小的吧。打開封面映入眼簾的即是:

「善導大師《觀經疏》云: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如同一個心臟已經停止跳動的人,在醫生搶救下,心臟恢復的第一聲跳動,阿翔感覺到自己的心「咚」的跳了一下;又如同久久塵封的暗室瞥進來的第一道光明,阿翔的心閃亮了一下。善導大師這一段話,阿翔雖然不能全懂,但覺得非常歡喜,非常愛看,也不知為什麼。

那為什麼不去直接瞭解善導大師的思想呢?阿翔便認真地拜讀《善導大師要義》。啊!如此殊勝!如此微妙!往生之道全在此!凡夫生報土,全憑佛願力,信心一念發,現生不退轉!

阿翔一邊讀,一邊感動而泣,淚流不止。讀讀,哭哭;哭哭,讀讀。一遍通讀下來,忍抑不住,乾脆把書全放下,一人關在房間,痛哭三天,悲喜交加,自嘆:我怎麼這麼晚才遇到這本書啊!

想起幾天前的夢境,阿翔一下醒悟過來,更加覺得佛恩的尊貴,不可思議!

阿鞞跋致、阿鞞跋致,這才真正是阿鞞跋致──

現生往生決定不退轉!

阿翔的心徹底安了,阿翔的夢也破譯了。

聽完阿翔的講述,我真的很有感觸。有的人,你追在他後面,給他說阿彌陀佛的本願,他不一定會相信;阿翔不知不求,善導(老和尚應該是善導大師吧)入夢,親授阿鞞跋致,並以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隱示阿鞞跋致之所以,致使阿翔開卷見善導大師「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釋,如觸驚雷,捧讀《善導大師要義》則豁然貫通,悲無始輪迴,慶今日得生,感動不止,痛哭三日。這真是緣有深淺,機有不同啊!

又,阿翔此前雖不聞不知本願救度之名,但當他因為往生解脫一大事而苦悶時,又豈是阿翔一人在獨自苦悶呢?阿彌陀佛豈有半點不知呢?阿彌陀佛的光明又豈曾離開過他半步呢?如經言:「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阿彌陀佛與阿翔息息共存,感受他的苦惱,排解他的恐懼。經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恐懼,為作大安。」阿翔不過因為不知道,而在那裏自生恐怖、自生煩惱罷了;一旦明瞭不疑,所有恐懼,一時消除。可以說,我們在這裏起心動念,阿彌陀佛沒有不知道的。窮劫以來只知埋頭造業的人,還要苦苦勸化,讓他漸生信根,求生極樂。今天,我們既然念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正是阿彌陀佛教化的結果呀,阿彌陀佛的本意就是要把這樣的人救度到西方淨土呀,那麼,我們念著佛還擔心不能往生嗎?一旦心中契悟此理,仰信不疑,哪裏還需要像阿翔那樣恐懼鬱悶呢?

作為一個「弘法」者來說,也不必以自己的心量擔心種種了,一切的一切,背後皆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存在,我們不過隨份隨力地做著自己的事情罷了。眾生緣熟時,彌陀必然以他無礙的光明照見,施與種種教化的方便,但使一念歸心,當下往生決定,所謂「立撮即行」,正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遍滿大宇宙當中,自自然然地度化一切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淨宗法師 筆)

附:

一、國土名字 而為佛事

在曇鸞大師著名的《往生論註》中,有一段解釋「莊嚴妙聲功德成就」,文曰:

此云何不思議?經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意思就是說,單單極樂世界的名字──「極樂」兩個字,可以度眾生。怎麼度眾生呢?只要有人聽到「極樂」兩個字,知道那裏清淨安樂,而一心嚮往,說:「那麼好的地方,那我一定要去!」一旦發起這樣的心,就再也不會改變,一意願往,那麼這個人也能往生極樂世界。當下進入正定聚,不退轉。這真是不可思議呀!

極樂國土名字作佛事、度眾生,這真是阿彌陀佛的慈悲,想想我們這些娑婆世界的苦難兒,哪一個不是被種種苦所逼,聞說極樂清淨微妙安樂,而願意求往的呢?那麼,也可以說,所有念佛求生淨土的人,都是受到「極樂」國土名字的度化了。不過,在一般人身上,這種國土名字度眾生的情形,還不是那麼太明顯,下面我所親聞的事跡,實在是給曇鸞大師這一段解釋,作了最生動的印證了。這也是阿翔告訴我的。

阿翔領解了阿彌陀佛的本願以後,便很歡喜隨緣地向人解說,勸人往生。今年五月,他去河南新襄參加書法交流會。期間,遇到一位年輕的張付縣長,原是大學中文系畢業,二人談到佛法。阿翔告訴他:無需改頭換面,就這樣念佛往生;阿彌陀佛已經為我們完成佛果,我們只需輕輕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張付縣長,一聽此言,大喜望外,說:「極樂!極樂!連怎樣去那個地方都這麼安樂,真是樂到極處了,我為什麼不去呢!」又說:「阿翔!以前好多人勸我,讓我信佛求生西方,都沒能把我說服,想不到你今天幾句話,把我完全說服了。」這還不算,張付縣長當晚又專門派車把阿翔接到他家,請阿翔把這件大好事給他妻子當面說說,讓她也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張付縣長,年紀尚輕便居此高位,自然是一個很能幹、也很忙碌的人;大學學中文,自然會接觸到佛經;多人勸他信佛求生西方,說明人家皆知道他對佛教有瞭解、有好感。這麼多人勸他,不能令他信服,總不會是勸的人都沒有水平、都沒有口才,揣測起來,該是這些好心相勸的人所說的修行法門,與有繁忙政務的張付縣長機不相應吧。阿翔幾句話能令張付縣長完全信服,一聞之下喜出望外,一意求生,而且急於要把這種利益也讓他妻子得到,正是唯有阿彌陀佛的本願才能深契我們這個時代煩惱眾生的根機呀。

張付縣長,也可以說宿善深厚的人了。(淨宗法師 筆)

二、聞生報土 落淚專修

靈元老師父,已經是八十幾歲的高齡了,出家六十多年,年輕時親隨來果禪師住高旻寺二年半,一生習禪。至老年時,自覺體衰,事又繁多,一生參禪未能濟事,遂改為禪淨雙修。

阿翔小時常去靈元老師父的廣元寺玩耍,很是熟悉,學佛之後,敬重老人,常去親近。

阿翔領受彌陀本願救度後,想起可敬的老人小時接引之恩,遂親自去向靈元老師父講說。當引用黃念祖老居士《大經解》說到:「仰佛本願,不論眾機,直入報土」時,老人即當下落淚,說:《無量壽經》只在年輕時,讀過一遍,六十餘年不曾再翻,不了經義。今聞凡夫生報土,心中喜悅,不覺落淚。

此後,即捨禪修,而一向念佛。(淨宗法師 筆)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5-05 16: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