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第二章】佛教的特色 3. 佛教是逃避現實、脫離社會的厭世主義嗎?

1
點擊 1318
發表於 2015-11-03 21:48:54

《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第二章】佛教的特色 3. 佛教是逃避現實、脫離社會的厭世主義嗎?

諾那華藏精舍編輯室著

第二章 佛教的特色

三、佛教是逃避現實、脫離社會的厭世主義嗎?

前面已經談過,佛教不僅是不逃避現實,而且更能徹底看透現實,面對現實,解決現實。一般人把生活的假相誤認做是現實,把沈迷於追逐這些假相誤當做是面對現實,反而把因看清這些假相而不被蒙騙、把真正的生命現實提出來討論的佛教,批判為逃避現實。這是迷信於他們自我的感官,或者迷信於別人對佛教的盲斷,這種人才是最可憐的。

真正的佛教,是以改造社會為目的,而不是脫離社會。而要改造社會,必須先改造眾生的心念和業力,因為社會現象都是由眾生共同的業力所造成的。佛教的教法,就是要教化眾生淨化自己的心念,以改善我們共同的社會環境。而最後的目標,則是要回復眾生清淨無染的真心,以顯現我們自性本具的淨土。

佛教雖然了知世間現象、社會現象,都是假相,但並不因此而厭棄世間、脫離社會。這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發的大菩提心、大慈悲心。雖然我們自己知道它的不實在性,但其他眾生並不知道,我們要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和我們一樣成就,都能和我們一樣了知世間假相,就必須進入世間,才能教化大眾。因此,佛教並非厭世,而是入世的。但是我們自身如果沒有足夠的修持相定力,入世常會被世間法所染著、纏縛,所以佛教徒常常都是先遠離世俗,到深山去修行,就是為了先培養自己度生的能力,為將來教化眾生做準備。所以在自度上,就不能不藉用出世的方便,但出世並不是厭世。不過單是遠離世俗修持,將來在面對世間法時,還是要再突破。所以,若是出世與入世交互並進,即時常利用時間做短期閉關,然後再回到世間法上體驗、突破,一段時間後再去閉關、再回來,如是交互修行,或許是較好的修行方式。這樣不管在自度或度他方面,應該都能更快成就。

實際上,佛教是超乎入世與出世的,入世或出世都只是應用的方法,最後的目的是要超越,超越入世與出世,超越一切相對觀念與境界。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5-04 15: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