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5-平常心 文/連亮森

4
點擊 1765
發表於 2013-08-10 18:48:42

《生活禪》平常心

作者:連亮森

發表於:1999年1月

這是一個處處講求競爭的時代,企業要競爭力、國家要競爭力,當然個人也要競爭力,否則在此不景氣、失業率高之環境下,工作都可能出問題。因此現代人感受到的壓力超過古人數倍,幾乎無人能夠倖免。加上社會價值觀的期許,每人又受到功成名就、名利雙收的壓力,否則似乎在親友間抬不起頭。

現代人從小學、中學以至大學,父母均給以無限期望(壓力),望子成龍、成鳳,更望其得到博士學位,乃至社會地位,以光宗耀祖。每個人自童年即面對各種壓力,直至進入社會須面對更強大無情的壓力與競爭,不再有父母當避風港。因此現代人多悶悶不樂、患得患失,難有笑容。即使有笑容,也常是苦中作樂。

事實上每個人應多了解自己,自己的優缺點是什麼,例如可以管理學上著名的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法分析自己,掌握自己的優缺點與處境。工作上全力以赴,盡其在我,不必太在乎結果如何,注重「過程」(做事方法)而非「結果」(例如升遷或掌聲)。如此不斷的在工作中累積自己的經驗,不斷的歷練,自然能提升能力,其結果亦必不差。

人只要有所求,就會患得患失,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怕失去,總是無法滿足,無法愉悅。例如期待別人掌聲,得不到就有失落感,得到了又嫌掌聲不夠大,總是無法滿足,無法快樂。與其如此,不如不斷檢討自己,改進缺點,令自己處世更加圓融,自能享受過程的喜悅,久之左右逢源,無往不利,甚而有超過預期更好的結果(更大的掌聲)。俗話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應是這個意思。

對任何事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對掌聲(或名利)以「不迎不拒」的心態面對,既不期待也不拒絕,只問自己能力是否準備好,如此才是「平常心」,才能快樂過一生。

平常心並非消極,只是強調「過程」,仍要積極面對各種挑戰,若自暴自棄才是消極。

社會價值觀總是強調名利地位與權勢,但當你一切都得到了,可能仍有失落空虛感,亦可能失去了健康或家人。筆者即有朋友是心理學博士,少年得志,結交白宮權貴,社會地位達到頂峰,可是心理非常空虛,雖貴為心理學博士,仍需四處尋求心靈慰藉。

與其向外尋求掌聲,不如尋求內心的喜悅,拋卻一般價值觀(名利地位與權勢),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積極幫助他人,自己可以得到更大的喜樂。所謂:「公門好修行」,筆者認為任何工作均能修行,只要隨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直而氣和,處處幫助別人即是「行善」,不必等到假日去參加志工才是行善。如此以平常心面對各種壓力與挑戰,全力以赴,不患得患失,於過程中同時行善(幫助他人)而獲得喜樂,自能瀟灑過一生。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5-07 18: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