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楨居士演講集》- 五眼 (肉眼及天眼)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2
五眼
就肉眼而言,人是主體,世間現象是客體:就慧眼而言,阿羅漢是主體,「空」是客體;當我說法眼時,菩薩是主體而宇宙間萬干境界是客體。然而,現在談到佛眼時,倘若說佛是主體而宇宙是客體,那就絕對錯了。因為佛與宇宙之間區別已經不再存在;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
諸位朋友:
什麼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詞裏,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這幾個名稱,來和諸位研討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這裏所稱的「眼」,並不是單指人類的眼睛。人類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種。事實上,人眼並不十分優越。鷹的眼睛比人眼看得遠得多。貓頭鷹的眼睛對於光,遠比我們的眼睛敏感,所以貓頭鷹能在黑暗裏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為了說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紹這張由現代科學家所繪製叫做電磁光譜的圖表(見次頁所附彩圖一上欄)。這張圖表告訴我們,人眼只能看見宇宙裏非常狹窄的一段,我們稱它為「可見光帶」(指圖中上欄的彩色部分)。人眼看不到紅色光外波長和比這波長更長的一切(一般稱為紅外線),也不能看到紫色光外波長和比這波長更短的一切(一般稱為紫外線)。
那就是說:在人類還沒有發明別的工具來幫助他的肉眼探測「可見光帶」以外的宇宙前,人類所看到的,並認為是完全的、真的、確實的世界,實際上是極不完全的,它只是整個宇宙的極小一部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已經比幾百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還只是整個宇宙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這個極重要的事實真理,一向是被人類所忽略的。想想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們今日所擁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樣的結論。那確實是令人驚服的。
這裏有個比喻,也許可以幫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們人類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較是怎樣。
試想像在一個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關閉的屋子,只開了一個很小的窗子,從這個窗口,一個人只能看到層疊的高樓和上面一小塊藍色天空,以及有限的人們活動。假設有一個小孩,在這屋子裏出生長大,那麼他對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麼樣兒呢?無疑地,他對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據透過這個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你如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麗和日出日落的奇觀,無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他都很難了解,很難欣賞。我們人類的肉眼所能給我們的便只有這些。事實上我們是住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裏,透過一個很小的「窗口」──我們的眼睛──去看世界,然而我們卻堅持地說,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完全整體,確切而又真實的世界!
現在假設另有一所完全封閉的房子建在山頂上,並且開有一個很大的風景窗,從這兒可以看見無際的天空和無限的曠野。或許,為了讓它更顯得美妙些,我們不妨說,到處都是鮮花園地,還有少女們在園中曼舞婆娑。在這個屋裏也有一個小孩出生成長,這個孩子所看見的世界無疑地要遠比那個從小窗口看出去的擁擠都市要來得偉大與美麗。如果說第一個孩子只有肉眼,那末我們可以譬喻地說,第二個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通常我們都說只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的義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我們人類也能得到天眼,有兩個方法可以使我們做到:一是透過「禪那」(Dhyāna),這是一個梵文字通常譯為「冥想」(Meditation)。另一個方法是在肉眼上加儀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種儀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雖然第一個方法比第二個高明得多,第二個方法卻可能易於為現代人所接受。現代人依靠高倍望遠鏡可以看得很遠很遠。用顯微鏡可以看到肉眼所看不見的微生物的活動。今天,一個人可以藉著人造衛星及電視看到萬千里以外發生的事。有許多奇景在佛陀的時代是天眼所獨享的,現代人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時代,禪那可能是使人類能夠超越肉眼限制的唯一方法。其實,人的看的能力原是無限的,我們之所以不能發揮這整個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們這對肉眼的限制,很明顯的,佛陀深知這一真理。經過多年的禪那,佛陀發現肉眼的障礙可以打破,人原來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當一個人發揮了他原來的視力時,他將毫無困難地把視界擴展到天眼所能達到的範圍。
說到這兒,我相信諸位不難了解肉眼是什麼,天眼是什麼了。在佛陀的時代,使人類了解天眼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現代,實際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某種程度的天眼,因此,我們也就比較容易領會得到。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