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十三、既然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為什麼佛又叫我們去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呢

2
點擊 1880
發表於 2017-05-15 13:02:09

《金剛經的研究》十三、既然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為什麼佛又叫我們去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呢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1

十三、既然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為什麼佛又叫我們去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呢

為什麼《金剛經》中,佛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而還要我們去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呢?我希望各位不會和我有同樣的疑問,因為我這個問題,是標準的凡夫之見,是妄想心、是顛倒心、是分別心、是比較心、是計較心,是所以成為凡夫而不能解脫的原因。也就是著相,著我、人、眾生、壽者等相,一切的毛病都由此而生。

如果各位對上面所研究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段經文,已經握住重心,現在這個疑問就不會產生。

為什麼我這樣講呢?讓我從三個角度來研究:

第一,經文明明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在《金剛經》的下半部,佛又說「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請注意「如是」及「已」,換句話說,證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是在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之後。

第二,我們講眾生本空,是理解不是實證,如果你真實證眾生本空,則我是眾生,我也本空。換句話說,您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還問什麼為什麼佛叫我們度眾生呢?

第三,現在雖然滿目皆是眾生,你若不去滅度它,這個幻象老是存在,就造成生死流轉。要滅度它,則要透過幻象才能見其本體,而本體本空。因為在夢中不覺夢境是幻空,一定要醒後,方知是夢,是虛妄、是不實,滅度也是這個道理。所以,雖然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還是要滅度無量無邊眾生。

依緣起性空立義

眾生本空,是佛法的基本教理之一。眾生本空,可以從性空緣起的道理來解說,也可以從現代科學的知識來作譬喻得解。

我們先來研究緣起性空。要研究緣起性空,當先從諸法緣生講起。佛陀親證的真理,肯定了知世界上的一切現象和知識觀念,都是由各種因緣集合而生起或形成。如果你們懷疑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由因緣集合而生的,不妨隨時隨地,盡量去想它,看能否找出一種現象,它不是由任何因緣集合而生起,它是本來就存在,是永遠不變、永遠不滅的。你可以將這種思惟作為一種功課,看看有没有這種不由因緣的現象,這種功課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唯有你自己想通了,才能堅定你的信心。

所謂緣起,就是宇宙一切萬物,如一件東西、一種現象、一種思想等,全是因若干種的因緣聚合而生起,在人的心目中顯現出來。當這種因緣有所改變時,這些也隨之改變;當種種因緣消散時,這些也消失了。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就叫做緣起。一切眾生,不論是有情無情,都是緣起的現象。

現在,我們要問,緣起的現象是如何發生的?一切眾生萬物萬象都顯現在虛空之中,為什麼在虛空之中,會有這種種現象的生起和消滅呢?第一答案各位一定會說,這很簡單,因為虛空是空的,所以能含萬物,如果虛空是堅實的,就不能有萬物的生起和變動了。這個答案很對,因為虛空是空的。

萬物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呢?這是我的第二個問題,萬物如果是固定不變的話,儘管虛空是空的,萬物仍舊不變。白雲不會變形,人也不能走動,不能長大,甚至不可能生出來,所以萬物也是可變的。

虛空是空。萬物能變,那麼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是,什麼東西或力量使萬物在虛空中變動?人推車,車會動,這是人推的力量;火煮水,水能沸,這是火生熱的力量。花的種子埋在土裡,經過陽光、水分的培養,種子會發芽、會長大、會開花,這是種子的「因」,加上泥土中的養分、水及陽光等力量而開花。這些不同的力量,佛法中都稱之為「緣」。

以上所講都是以物質為對象,車動、水沸、花開,這些都是人所能看到的。我們的結論是虛空是空,萬物能變,所以歸納出緣起的真理。

現在,我們進一步來研究人的思想觀念,是否也是緣起的呢?我們常聽人說,某某人是受了孔孟學術思想的影響,或者說某某人是受了貝多芬音樂的感動。這個孔孟思想、貝多芬音樂就是緣,受影響、被感動即是緣起。有緣起就證明人的思想觀念,不是一生出來就固定不變的,它也像萬物萬象一樣能變。萬物在虛空中變,我們說因為虛空是空的,所以萬物能變。那麼思想觀念是在什麼地方呢?佛陀說,思想觀念是在你的本性中變。本性有如虛空,它是空的,正因為是空的,所以思想觀念能在本性中生起、改變、消滅。

現在,我們再進一步問,虛空這個概念是不是也是緣起呢?如果没有萬物,也就無所謂虛空。虛空在人的心目中,能大能小,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虛空是人的一種觀念,它也是緣起。

從這裡我們得到結論:本性是空的,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緣,在人的心中顯現虛空、萬物、萬象及思想觀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及人生。

禪宗六祖惠能在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大徹大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本自清淨,即是「性空」;自性能生萬法,即是「緣起」。所以,六祖開悟時所說的這兩句話,實在是性空緣起的實證註解,也說明了眾生本空,但並不是說眾生是没有的,眾生即是六祖說的萬法。眾生或萬法都在本性中顯現,這有如萬影都在一面明亮的鏡中顯現。說本性是空,就相當於說鏡子是空,因為鏡子是空,所以各種影子都能在鏡中顯現,也因為本性是空,所以能生萬法,萬法都在本性中顯現。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講的「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眾生既然都是緣起,有如鏡中的影子;眾生滅度也是緣起的一種現象,並不實有。有眾生得滅度,或者我在滅度眾生,都是緣起的現象或觀念,也是虛妄不實的。因此推論到最後,實在没有所謂的眾生得滅度,既然没有實有的眾生,也就没有眾生得滅度的現象。凡所有實有的觀念,都是我們的五官給我們的虛妄影像,所以我們說眾生本空。

眾生本空,以現代譬喻得解

以上是依據緣起性空的佛法理論來解釋眾生本空,現在我們再以現代科學來舉例說明眾生本空。不過我得聲明,這個說法,只能說是我個人的經驗,提供各位參考。我個人覺得以現代科學作譬喻來體會,要比引經據典似乎更容易瞭解,因為這種現代科學知識是現代人所特有,古代並没有。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說,一切智者,要以譬喻得解。譬喻就是說要用這個時代所能懂的例子來作比較,這就像如果我們對美國人講在河中淘米,他們決不能得解一樣。所以,這也是身為現代人的福報。

從另一個角度來研究,我想先請問各位,如果你和一位朋友在美術館欣賞同一幅畫,你和你的朋友所看到的,是否完全一樣呢?假如你的視力是正常的,而你的朋友有高度的近視,現在請他拿掉眼鏡,再請他看這幅名畫,你們兩位看到的是否完全一樣呢?如果你再換上一副用放大鏡或顯微鏡做的眼鏡,那麼在你們兩人的眼中,這幅畫是否完全一樣呢?這說明了每一個人所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不過我們眼睛的構造差不多都相同,所以即使有小小的異差,並不會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

一個生下來就瞎了眼的人,可就没有這麼簡單了,他無法瞭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出去的世界。你不妨找一位天生的瞎子,向他解說什麼是你看到的,例如天上的飛機,或者早上海邊的朝陽等,看他能不能懂!

這些例子只是說明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並不可靠,但並不表示這些東西是虛妄不實,或者本性是空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也是虛妄不實世界中的一分子,時時受我們的眼睛、耳朶等影響,而不能看到宇宙真相。那麼怎樣才能不受眼睛和耳朶的影響呢?數千年來,不少宗教所教的禪定,其目的就是在滅少因受眼、耳等的影響,而造成不實的印象。

禪定的要點,是先得把你的瓶子裡裝滿不真實的印象、思想和觀念都空掉。這好比你要裝東西到一個瓶子裡,你得先把瓶子裡原有的東西都倒乾淨,瓶子空了才能裝東西,禪定也是如此。禪定和裝瓶子不同之處在於──修禪定的瓶子空了之後,並不另外再裝東西進去,而這個瓶子中會自然散發一股香氣。什麼香氣呢?就是譬喻你本具的智慧。這種禪定的修習,在佛法中稱為止觀。也就是妄心降伏,本性自顯,或者明心見性。

可是我們還没有這種禪定功夫,妄心未降伏,本性也未顯露,怎麼辦呢?這裡提供一個以科學知識作譬喻來做觀想的方法,隨時隨處持之以恆,不斷地觀想,慢慢的,妄想心自會減輕,這和一心念佛使妄心没有機會生起來,是同一道理的。

怎麼觀想呢?先觀想所有的東西都是「能」。這個「能」只是人類用來表示一種概念的名詞,英文稱它為ENERGY。這也是人定的一種名詞,至今尚無法嚴格地下定義說明ENERGY究竟是什麼?或者「能」究竟是什麼?

在愛因斯坦以前,科學家說世界上的一切,可以分為二大類,一是物質,二是能。物質之間可以互相變換,譬如水可以變冰,冰也可以變水;能之間也可以互相變化,如電可以變光、變熱,光、熱也可以變成電。可是物質和能是兩件基本原素,不能互相變換。一直到愛因斯坦用數學計算,發現物質和能也可以互相變換,這就是著名的E=mc2方程式。最初很少人相信這個說法,直到原子彈(物質)爆發後(變成大量的熱和光),再也沒有人懷疑物質也是能的理論。如此一來,宇宙間的一切,都是「能」在各種不同條件下變現出來的現象。

現在,我們先肯定這個觀念,然後再練習觀想。以我的經驗,開始時先觀想簡單的物質(即無情的眾生),這樣較易下手。例如從水開始觀想,先拿一杯水,透過水的外形,想水是H2O,是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而成的。再想這種原子都是能,想想什麼是能?能是不可捉摸,看不見,也沒有聲音,我們叫它能。再看這隻杯子,也是許多原子組合而成的,原來杯子也是能的變現。如此透視觀察,在你的眼睛前,這還是一隻裝滿水的杯子,可是在你的觀念中,這全是不可捉摸的能,已經無形無相了。等你把簡單的物件觀想純熟了,就可逐漸透視比較複雜的東西。試試看,拿一隻小狗來透視,觀想它的毛、皮、肉、血、骨等,你會發覺這些都是各種原子組織起來的。這些都是能,狗的叫聲也是能,它能跑、能跳也是能。而你手裡抱著的仍是同一隻小狗,但是在你的透視之下,已完全變成了不可捉摸、無形無相的能。

各位請自己試試看,你也可以透視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或自己最討厭的東西。而不論是你最喜歡或最討厭的,都是能,二無區別,這就是利用現代知識,使你能透視和觀想宇宙的真相,如此不斷地觀想,你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不論是有情或者無情的眾生,其本性都是能,都不可捉摸,都是無形無相,這就是宇宙的真相。

經過這一連串的觀想透視之後,如果我們將「能」字換成「空」字,又有什麼不同呢?這還不都是人定的名詞而已!如此就變成眾生本空,但在人的眼睛之中,眾生依然遍地皆是。由此觀之,佛理如能通達,觀想如能成就,雖然可以在理解上減輕煩惱和執著,但還不是實證的,甚至於還未達到阿羅漢「空掉肉體的我」的程度,或大菩薩變化如意的境地。換句話說,我們理解了眾生本空,可以減輕精神上的痛苦,但還是凡夫,不能消除肉體上的痛苦。人有傷還是會痛,有病還是會苦,這個認識非常重要。所以,瞭解眾生本空是修慧,要減除現世的苦痛,就必須消除以往的業障,就必須修福。也就是說,在你還未實證之前,因果的自然法則還是控制著你,唯有修福,才能消業除苦。單單瞭解業是空的,苦是虛妄的,雖然是正知正見,但還是不夠。佛陀在《金剛經》中並不先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而先強調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滅度無量眾生就是修福。而且,佛陀接下去又說:「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布施也是修福。

我們所謂的知識分子,往往喜歡修慧,而忽略了修福,這實在是我們的弱點。我們千萬不可以為自己經論已通,辯才無礙就夠了,這種人往往會業障叢生,不是做事不順手,就是多病多痛。因為過去無數世來的宿業積怨沒有減輕消除,就成為有慧缺福。這正像那位阿羅漢所說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鉢」。如果各位有了這種感覺,就應該力行積福,以求平衡。由此可知,平日福慧雙修是最妥當的修法。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9 05: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