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十五、為什麼佛要問「虛空可思量不?」

4
點擊 1350
發表於 2017-05-15 13:05:43

《金剛經的研究》十五、為什麼佛要問「虛空可思量不?」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1

十五、為什麼佛要問「虛空可思量不?」

《金剛經》中佛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接著佛又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不?」「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各位有沒有想過,佛為什麼要問這兩個問題?對於福德不可思量這句話,佛不是已說得夠明白了嗎?為什麼又要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不呢?

從這兩問句表面看,好像是在強調不可思量,所以須菩提答了「不也!」之後,佛說:「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可是我覺得意未盡於斯。

第一個實驗:虛空觀

現在我想請各位作一個實驗,我不曉得各位現在是在什麼地方?可能在房間裡,也可能在室外。我現在問:「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你且向東方看,我好像聽到不少回答:有的說我看到東方,東方是牆壁;有的說東方掛著一幅畫;有的說東方窗外有一棵樹;有的說東方滿天是烏雲;或者東方我看見一輪明月;或者朝日初昇好像沒有人說看到虛空。各位,你明白了沒有?這就是著相。你的心止住在牆壁、在畫、在明月你就著了相。好吧!請你現在將眼睛閉起來,將全身放鬆,愈鬆愈好,將你的心一直向東方衝出去,什麼東西都擋不住,你一直向東方衝,衝向了無止境的東方,現在怎麼樣了?你還著什麼相嗎?你說「不著了!」不對,你還是著相!

在禪宗的教法裡,講到此處就不該再講了,要讓聽的人自己去找答案。為什麼我還著相?著的是什麼?不過我沒有資格作禪師,我至少要給各位一個答案。各位,你著了東方之相,你有一個向東方看的觀念在你的心上,對不對?也因此佛陀在《金剛經》中接下去又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現在你再試試看,仍然是閉著眼睛,放鬆身心,將你的心向四面八方擴大開去,這可並不容易啊!你試試看。從前陳健民老居士喜歡用一個圓氣球作譬喻,他說:「好比你是在氣球的中心,觀想將這個氣球向四面八方盡量擴大、大、大,一直擴大,這個氣球就越來越大。」你能作這樣的觀想嗎?試試看,訓練一段時日,等你覺得沒有這種困難時,再觀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虛空不可思量,慢慢的將眼睛睜開一些,但不要讓眼前的東西阻擋你的觀想,視若無睹的,仍然觀想無邊無際的虛空,不可思量。現在眼睛再開一些,一直到你的眼睛全開,而眼前靜物不能牽動你的觀想時,開始放一些有規律運動的東西在你眼前,如有秒針的鐘,試試看它會不會影響你的觀想。這時可能滴答滴答的聲音會影響你,但你不要去理它,你的心仍在無邊無際四面八方的虛空不可思量。等到這樣的觀想有把握了。你可以考驗一下,坐在電視機前,將電視一開,試試看你的心是不是仍在虛空不可思量上,若沒跟著電視畫面的表情走,你的功夫就很不錯了。

大悲世尊問「虛空可思量不?」其實是在指示我們,如何訓練自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實在是一個很好的禪定觀想法門。這是我介紹給各位的第一個方法,這個方法能使你的心境擴大,執著減少。倘若你能再配以諸法因緣生的教理,體會諸法當體即空,則在觀想虛空時,就不必特意超越你眼前的一切事物,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礙你的觀想,因為它們都是因緣聚合而生,緣聚緣滅,並非實有,當體即空,這就合乎大乘佛法的修持。為方便記憶起見,我給這種實驗一個名詞,叫「虛空觀」。

第二個實驗:原子觀

「原子觀」又稱「原子能觀」,是我介紹給各位的第二種方法。上面所談的虛空觀,是觀想虛空,觀想一切物質眾緣和合當體即空,主要是對治我們執著物質習氣的方法。原子觀則是將各種複雜的表相,用分析的方法,將之還原至基本因素,這種方法主要是對治我們執著情緒的習氣。我先舉一個例子,各位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因何而生。現在請各位開始想像。我們有三樣東西:一只純金的結婚戒指,一個金鑄的十字架,一塊十兩重的黃金。各位一定同意,看到這三件東西的人,會因人而異,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新婚熱戀的少年夫妻和結婚多年又經常吵架的夫妻,他們對結婚戒指的印象,可以說完全不同;年輕的一對,會對他們的結婚戒指十分珍惜;可是吵架的一對,就可能產生厭惡的心情。虔誠的基督徒和回教徒,看到一具金鑄的十字架,他們所產生的反應又是天地之別;基督徒可以膜拜再三,而回教徒卻回憶起在學校讀過十字軍的殘暴。至於那塊十兩重的黃金,大部分的人看了都會喜歡,但也有視若無睹的。結婚戒指、十字架、黃金在佛法中都叫做相,這種表面上顯現出來的相,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千差萬別,珍惜、厭惡、崇敬、瞋恨。為什麼我說它們是表面上顯現出來的相呢?因為它們全是純金製成,如果上面這些人只看到金子,而不看見戒指、十字架等相,則可以皆大歡喜,不會產生複雜的情緒,各位說對不對?

現在我再舉一個例子,我這裡有三堆東西:一堆是黃金,一堆是泥土,另外一堆是狗糞。各位看了印象如何?大部分的人都會說喜歡黃金,泥土無所謂,狗糞則厭惡的避開。現在各位已經明白,這也是不同的相所引起的不同情緒。若以現代科學常識來分析,黃金、泥土、狗糞都是原子所組成。如果你看它們都是原子,那麼這些東西在你心裡又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喜不喜歡,討不討厭的?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包括你、我在內,都是原子組成的,既然全是原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二十世紀初期,人們認為原子是宇宙間最小的因素,小到不能再分,它好像是一個實體的單位;直到近百年來,由於核子能的發現,才知原子也是人假定的一種「能」的表相而已。其實這些都是「能」,因種種因緣而顯現出來的表相,人類就因為這種變化多端的表相,而生出複雜的情緒,造成社會的喜怒哀樂。依佛法講,業報因果,生死輪迴,無不由此而生,實則都是能的變化,並無實質。包括「能」在內,都是我們人類定出來的假名,為了說話方便起見,我們稱它是能,稱它是原子,稱它是狗糞,稱它是泥土,稱它是黃金,稱你叫我。

現在,我們來看《金剛經》中佛陀說的兩句話:「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在佛陀的時代,一般人都認為微塵是世界上最小的物質,而世界是最大的。可是佛並沒有肯定微塵是最小,世界是最大。佛說微塵不過是顯現在人心目中的一種幻象而已,而人類給它一個名詞叫微塵,所以說即非微塵,是名微塵;同理,世界也不過是顯現在人心目中的一種幻象,人給它一個名詞叫世界,所以說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在微塵與世界之間,包括了無數無量的物質,有情無情的眾生,又有那一種不是「即非」與「是名」呢?

佛陀是一位既慈悲又有智慧的老師,他總是講一般人聽得懂的譬喻,如果佛生在今天,很可能他會說原子非原子是名原子,宇宙非宇宙是名宇宙,而不用微塵和世界來作譬喻了。名稱是改了,但道理還是一樣的,這就是我介紹給諸位的原子觀。

我們以X即非X是名X的公式,應用在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上,還有什麼相可著可住呢?話雖如此,可是各位不要忘了,不住相並不是沒有相,不住相也不是不布施。在虛空觀、原子觀的心情中廣行布施波羅蜜多,這就叫做「如所教住」。

以上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各位研究佛陀在《金剛經》開始時答覆須菩提的兩小段經文。佛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是佛陀教我們要以廣大心發大願;「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是眾生當體即空的般若大智;「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成佛之因的無相大行。這大願、大智、大行就是諸菩薩和大菩薩們所走的菩提正路。我們若能以這幾句話作為修行做人的指針,則不論修何種法門,禪淨顯密,視各人宿根因緣,都會成就,這就是我加強解釋的原因。

依我個人的淺見,《金剛經》到「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這段時,佛陀已經答覆了須菩提的問題,開示了一般人應學的修行途徑,可以說已告一段落了。經文自此之後,都是佛陀在解答須菩提心中的疑問。這些疑問,大部分都是須菩提才一轉念,佛陀已經知道,遂以反問須菩提的方式,使他領悟,進而講出答案。因為須菩提心中的念頭,結經的大德沒法在經中記錄下來,所以《金剛經》的經文給讀者有很多段落和不相連貫的印象。其實自始至終,《金剛經》都是以須菩提的心念為貫串,並且須菩提的心念是逐步深入,所以這部經文也是逐層推進。此所以通理法師在《金剛經新眼疏》中有信、解、修、證的次第之分;而明朝憨山大師著的《金剛經決疑》中,列舉須菩提心中的三十個疑問,更是與其他註解不同,值得各位參考。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8 07: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