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聖記》(十二)文殊常住五台山

0
點擊 1120
發表於 2018-07-18 19:10:08

《五台山朝聖記》(十二)文殊常住五台山

轉貼自:https://neiyuan.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html

(十二)文殊常住五台山

文殊菩薩與中國五台山有什麼關連?

一者、釋尊曾經預言五台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道場。

據《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記載:「東北有山,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經文中的「清涼山」,就是山西省東北部五台縣的五台山。其山有五個台頂聳立,猶如蓮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五峰環抱,山頂卻無森林,好像壘土合在一起,故名五台山。據說,本來五台山非常炎熱,文殊菩薩到龍宮去借了一塊石頭,名為歇龍石,這塊石頭很清涼,當此石放在五台山之後,整座山竟變得異常寒冷,夏季無暑熱,所以又名清涼山。

在《寶藏陀羅尼經》中,釋尊告訴金剛密跡主:「我滅度後,於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巧合的是,五台山的五台亦如「五頂」,其地理位置和山形氣勢,與華嚴經中描述的文殊菩薩住處極為吻合,因此五台山被佛弟子公認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二者、梵僧聖者以天眼見證文殊菩薩常住五台山

史書記載:永平七年,東漢明帝夜夢金人。他夢見一位閃著光芒的金人從天上飛來,頭上還有一圈光環,好奇祂沒長翅膀怎麼會飛呢?在夢裡,他身心愉悅,非常舒服。醒後感覺很神奇,於是問大臣們解夢。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太學聞人」傅毅說:

這是印度聖人佛陀的教法將要傳入中國的徵兆。

漢明帝大喜,遂派郎中蔡愔等十八人,到天竺求取佛經。他們在天竺巧遇攝摩騰和竺法蘭,遂恭請兩位高僧,以白馬馱回佛經和佛像到洛陽。

——龍顏大悅,敕建白馬寺為譯經場。兩位聖者在此從事譯經弘法的工作。首先完成的有「四十二章經」,這是中國第一部佛經。

永平十一年,攝摩騰和竺法蘭從洛陽到五台山。

兩位高僧為什麼要去朝拜五台山呢?

因為佛經不只一次提到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演教聖地,而且這裡的山勢奇偉,與印度的靈鷲山相似,還保存阿育王時代設置的「佛陀舍利塔」。

此外——他們甚至以天眼看見文殊菩薩就住在五台山。於是奏請漢明帝在此建造佛寺。

但當時的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皇帝恭奉佛教經書,引來被冷落的道士們反感,遂聯名上奏,痛斥佛教虛誑,請旨要與梵僧較量法力。

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於洛陽白馬寺,兩座佛道兩壇的烈火燃燒起來。但見:西壇上的道書頃刻化為灰燼,隨風飄去;而東壇上的佛經、佛像──反而在烈焰之中放出五彩光芒,並傳來天樂悠揚。這時候,攝摩騰忽然踴身飛起,坐臥於空中;廣現十八種神變,變化無窮…。所有與會的洛陽士庶及五嶽道士們,莫不讚嘆,且心悅誠服,紛紛請求歸依佛門。

如今洛陽白馬寺山門前不遠處,有一個「焚經臺」,正是攝摩騰、竺法蘭兩位聖僧摧伏外道的遺址。

佛法東來,焚經之後除了出現「真經(金)不怕火」的說法,兩位聖僧亦爭取到在五台山建寺,寺名為「大孚靈鷲寺」,即今「大顯通寺」的前身。

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的白馬寺並列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

此後,佛法在中國的傳播已能應運而起,自東晉至唐朝以來,信仰文殊法門的風氣漸漸盛行起來。

由於山西是唐朝發跡福地,唐太宗及後代皇室尤為推崇,因此奠定了五台山成為佛教聖地的地位。

文殊信仰遂以此山為中心,傳播遍及西藏、蒙古、東南亞、日、韓等地。

(梵重寫於2018.2.18)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8 12: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