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聖記》(十三)文殊是歷史人物

0
點擊 1159
發表於 2018-07-18 19:11:40

《五台山朝聖記》(十三)文殊是歷史人物

轉貼自:https://neiyuan.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html

(十三)文殊是歷史人物

文殊菩薩是人間真實的歷史人物。

釋尊說文殊在南閻浮提(地球)出生。成佛的文殊從他方世界來到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示現為文殊菩薩,度化與他有緣的眾生。

《處胎經》中文殊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

在過去世,文殊曾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是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教化,生於人間的文殊菩薩於是權居釋尊弟子,協助釋尊度化眾生。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記載,釋尊告訴跋陀波羅:

文殊是印度舍衛國中婆羅門的孩子。他誕生時出現瑞相,屋宇忽然化成了蓮花…,景象異於常人。他長大後,立即四處尋師求道問法,卻沒有人能回答他提出有關生命真相的問題,可見他的睿智非凡。

之後,他依止釋尊出家。精進修行「首楞嚴三昧」。

何謂首楞嚴三昧?

——即修治此心猶如虛空、能觀察眾生心、能分別眾生根機的利鈍、能了知眾生的因果等…。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中,釋尊說:「菩薩所有禪定皆在首楞嚴三昧,所有三昧門、禪定門、辯才門、解脫門、陀羅尼門、神通門、明解脫門等諸法門悉皆攝在首楞嚴三昧。」

又說:首楞嚴三昧,並非初地至九地菩薩所能證得,唯有安住於十地及以上的菩薩,方能證得首楞嚴三昧。

——十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證得如諸佛一樣,無上的禪定;成道後的文殊,經常安住於首楞嚴三昧的定境中。

文殊成為人間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諸多菩薩之中,智慧第一,所以被尊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釋尊為法中之王,于法自在。王,自在之意。諸大菩薩中,唯有文殊被稱為「法王子」。

觀音、普賢、地藏等大菩薩,為何不稱法王子?

因為每位菩薩的因地功德不同。

文殊菩薩的智慧功德是諸菩薩中第一,與釋尊的大菩提相近。而且釋尊說法四十九年,有三百餘次的大乘法會中,文殊多輔佛宣揚教理。因此經典處處稱讚他為法王子。

文殊意譯為「文殊師利」,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大乘菩薩的名稱,或依菩薩所修的法門,或依菩薩的德行,或依菩薩的本願而立名。

文殊師利譯為「妙德」。不可思議為妙,見佛性為德。

如《思益經》云:「雖說諸法,而不起法相,及不起非法相,故名妙德。」

所謂“起法相”,這是著“有”,“不起法相”就是著了“空”;既不著有,亦不著空。能觀空照有,了知空有;這是無上的空性智慧,具足一切功德的最妙德行。由於具妙德,所以文殊出生時,出現十種吉祥瑞相。因此文殊師利又譯為「妙吉祥」。

一般通稱為文殊菩薩,亦稱「文殊師利菩薩、曼殊室利菩薩、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妙吉祥菩薩」等,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文殊雖已成佛,卻“帶果行因”,以等覺菩薩之身“倒駕慈航”,不只在人間協助釋尊教化;也於十方佛土中示現,廣作無邊佛事。

例如: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示,立志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學習大乘菩薩普賢行。

《妙法蓮華經》中,釋尊於眉間放出白毫相光時,唯有文殊菩薩會意,請佛說法,引導大眾入一乘佛性,圓滿大乘教法。

而《維摩詰經》中,維摩詰示疾,釋尊諸多大弟子們,都不敢去探病。文殊菩薩當仁不讓,帶領大家,和維摩詰討論不二法門的妙義。

此外,佛陀時代諸多小乘聖者,之後回小向大,發菩提心,也是得力於文殊菩薩的教化。

您是否對文殊菩薩的身分多了一分親切感呢?人間常有大菩薩示現,我們凡夫不識而已。

(梵重寫於2018.2.19)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5 11: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