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聖記》(十四)文殊度化有緣人

2
點擊 1063
發表於 2018-07-18 19:13:38

《五台山朝聖記》(十四)文殊度化有緣人

轉貼自:https://neiyuan.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html

(十四)文殊度化有緣人

我們初來乍到,參訪了一座正在做佛事的道場,全是喇嘛僧唱誦並執掌法器,當時頗為詫異。

數日後才知道,原來五台山是中國目前唯一僅有,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相容並彰,且交相輝映的佛山。

五台山諸多寺院,漢、藏並存,要如何管理?

它由五座寺院來統轄,稱為「五大禪處」。此五大,再分為青、黃兩廟,其中有三座「青廟」,青廟住青衣僧,即漢傳僧人。所謂青衣僧,就是跟台灣僧眾一樣穿灰色的長衫。

另有兩座「黃廟」,黃廟住的是黃衣僧,即喇嘛。

五台山這個別具一格的道風,非常特別。我們不瞭解藏傳道場的教法,僅止於恭敬瞻仰莊嚴的佛像,不覺親切。倒是禮拜漢傳道場的佛像,感覺恰似回鄉認了親,喚聲爹娘,孩兒回來了!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云:「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這是釋尊說的喔!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文殊菩薩即帶領一萬名眷屬,在五台山度化有緣人。

什麼人與文殊菩薩有緣呢?

緣,是一種無形的連結關係。因與緣的連結,需要時間。就像種植蔬果,除了陽光、天氣、水分、人力之外,還得等待時間,才能熟成。

釋尊說:凡夫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但不表示每個人在今生都與佛有緣,願意學佛。

很多人都有經驗,年輕時,誤以為佛教消極而不肖佛法。中年時,忽然對生命意義感興趣,而主動親近佛法。有的人於遲暮之年,或於臨危重病,才機緣成熟主動聽聞及修行佛法。

佛有三不能,其中之一即:佛不能度無緣之人。

當緣分未到時,跟您說佛法,您耳背,善知識也白說了。

並非佛不慈悲,不肯度無緣之人。與佛有緣的緣,無因(種子),難以種植出果實;而這個因的主權,在眾生心中,不在佛菩薩。

佛經有一個故事:釋尊與阿難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阿難看到她的神情很悲傷,於是請佛度她。釋尊說,此人多生以來不種善根,無法得度。後來經不起阿難執意懇求,釋尊就走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不等佛走近,立刻轉身背對兩人。釋尊再往右,她就轉左…,如此轉了四次,她始終不肯面對釋尊。

這就是無緣啊!

但是佛法說的因緣,並非宿命,因緣是可以改變的。眾生的心是因,佛菩薩是外緣。想把因與緣連結起來,眾生平時就要多結“善緣”。

供養三寶與布施是最方便以及不費心神的善緣。或在家裡設佛堂供佛像,引導家人生活在神聖莊嚴的氛圍;自己則以身口意表達佛法的慈悲和智慧。那麼,您就是成就家人學佛的善緣。

「求智慧」的時間、因緣到了的時候,眾生自然與文殊菩薩有緣。夢參老和尚說:至少要修七世的福報,才有機緣朝五台山。

自古以來,五台山便是帝王僧俗朝聖之地。他們為了虔敬求法,不辭路途艱辛,跋山涉水而來。此中曾發生文殊菩薩數次現身的公案。

近代的虛雲老和尚為報母恩,三步一拜朝聖五臺山,遇大雪阻路及風寒病苦,仍不退心。至誠的願力,感應文殊菩薩化成乞丐來救他。

而每一位到五台山朝聖的,也許肉眼不能見到,但只要誠心,都已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

信不信在您喔!

信者,即與文殊菩薩有緣。

(梵重寫於2018.2.25)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04-28 04: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