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高僧大德的故事》-耆域(行事通神變說法如平常)
轉貼自:www.lianhua33.com
耆域
(行事通神變說法如平常)
“聽說從天竺來了一位神僧,可有本事呢。”
“啊,是啊,不知什麼時候能來這兒。不過,你知道嗎?聽說神僧穿戴可不怎麼樣,……”
這是湖北襄陽,兩個漁夫在閒談。 不遠處便是渡口。 一位高鼻深目的僧人正對船主請求搭乘,船主見他衣服簡陋破敗,心生鄙夷,嘴一撇,“一邊兒去。”梵僧也不再說什麼,轉身便走。 等船到北岸,船上人一看,他早過來了。 眾人心裡疑惑:“難道這是那位神僧嗎?”
僧人沿岸前行,忽然兩隻老虎竄出來,附近的人腿都軟了,有的勉強支撐,爬到水裡,說虎不會游泳。 只有僧人和老虎留在那裡。 僧人走過去,老虎跳過來。 一切都屏住呼吸。 老虎到了僧人身邊,僧人伸出手。 老虎順著尾巴,垂下雙耳。 僧人用手撫弄虎頭,嘴唇微動。 老虎轉身而去。 “啊,真險!我都嚇傻了。”“哎呀,那不是神僧是誰?”“對!神僧!”一群明白過來的人追過去。
這些人說對了,他就是傳說中那位“神僧”。 他叫耆域,他從天竺來。 他在中國與西域間來回漂流,居無定所。 他為人倜儻不拘,行事神異非常,一任性情,不顧習俗,就這樣他經過了許多地方。
晉惠帝(公元290 — 306 年)末年,耆域來到洛陽。 本地僧人知他道行高超,紛紛向他施禮,他以胡人方式踞坐,神色平淡,毫無所動。 他有時在說法之餘,也對人說起他們前後身的變化,比如支法淵從牛中變來,竺法興從人中變來等。 有時也譏笑一下其他僧人,他抖動著自己的破衣爛衫說,穿那麼漂亮的衣服,與朴素的佛法怎麼相稱呢? 他到街上游盪,看到威嚴的宮城,指點著對人說:“這樣式彷彿像忉利天宮,不過一個是自然天成,一個是人工製造罷了。”邊走邊回頭,忽然又說:“建這宮殿的人,從忉利天來,建成便回去了。屋脊的瓦下,應有一千五百件作器。”當時確有傳聞,說匠人在瓦下放了作器,宮殿一成,便被殺害了。
衡陽太守滕永文,寄住在洛陽滿水寺。 正春風得意時,忽然染上怪病,兩腳拘攣彎曲,不能走路。 整整一年間,他不得不伏身在床,空望著窗外花開花落,心中漸漸生出悲涼意緒。 一天正惆悵不已,耆域忽然前來探望。 一見面便問:“君想治好病吧?”永文連連點頭。 耆域便取出一杯淨水和一節楊柳枝,用樹枝攪水,舉手朝向永文,口中念念有詞,如是者三。 然後扶住永文的兩膝讓他站起,永文一站,便又與當初一樣能自由活動了。 他在夢中不知站起過多少次,而今如願以償,倒身便拜。 耆域對他說:“君所以得這種病,只在於行事不慎,今後須步步小心,跌倒容易,起來難吶!”永文如夢初醒,追想以前所為,頓感慚愧。 他邀耆域同遊寺院,以便多討教一番。 院中的幾十棵思惟樹枯死了,向之念誦咒語。 一時間枯枝變綠、發芽、生葉、開花。 永文驚喜非常,立時拜他為師。
洛陽的戰亂無法阻擋了,耆域說與此地緣分已盡,要告辭回天竺。 高足弟子竺法行對他說:“上人既是得道僧人,願您為我們留下一句話,以作永久的訓誡。”耆域哈哈大笑:“法行啊!話已說的太多啦,你看到處都是話,話,話,眾生都要被話淹沒啦!我也實在沒什麼可說的,該說的不是平常都已說了嗎?”法行堅請,耆域只得說: “好吧,那你把眾人召集起來。”眾人來後,耆域升上高座,開口便講:“你們要謹慎說話,守住身心的統一,千萬不要觸犯眾人所惡,要修行一切善事,這樣才能得到超渡。”說完便沉默不語。 法行等覺得不滿足——這些話太一般了,於是再次請求:“但願上人為我們傳授些罕有的真言。像這個偈子所說,就是八歲孩童也已爛熟了,這可不是我想知道的。”耆域又大笑不止:“八歲就知道了,到一百歲也不去做,誦念它有何用處呢?和鳥叫蛙鳴又有何區別呢?哎!人們都明白尊重得道者,不知道按它去做自己也能得道。我的話雖老,你們自己倒做起來試試看!”說完便告辭而去。 佛理自然要通,修證卻是更根本的。
臨行,許多人請他進中餐,耆域一一答應。 第二天五百人家裡各有一個耆域。 這些人都以為神僧只去了自己家。 後來相互誇耀起來,才知是神僧的分身降臨。 上路後,相送的人望不到頭,過了一程,眾人漸漸趕不上了,但看他時也不過緩緩邁步。 只有虔信者、力壯者苦苦追趕。 耆域忽然停身,以杖劃地,說:“就此分手吧。”轉眼即無影無踪。
耆域後來肯定回來過,但也許換了一副面目吧。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