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手菩薩手中的金剛杵有多重?】
金剛手菩薩的金剛杵,是十方諸佛菩薩賜予威力灌頂的一種標誌,據有關佛經記載,它的威力相當大。
《佛說如來不可思議秘密大乘經》中(宋朝法護等翻譯),專門有一段講金剛杵的公案,
當年佛陀在世時,一天金剛手菩薩等大小乘眷屬集聚在佛陀身邊。阿闍世王見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好像很輕的樣子,就懷疑道:“這個金剛杵,到底有多重呢?”
金剛手菩薩回答:“此杵不重不輕,它觀待於人心,沒有固定重量。在傲慢者面前顯得特別重,而在謙虛者面前顯得特別輕。”
阿闍世王試了一下,但使盡全力,金剛杵也絲毫不動。本來他對自己的力氣頗具信心,因為他率軍作戰時,神勇無比,能降伏很多軍隊,但面對金剛杵時,卻不能動它分毫。他覺得特別稀有,就讓帝釋天試試。
帝釋天以前與阿修羅作戰時,輕而易舉可拿起阿修羅王的大車,像風車般在空中回轉,但竟也動不了金剛杵。帝釋天又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試試,本來目犍連能把大海水放在手掌上,轉動世界就像用手指轉動硬幣般輕鬆,可以制止空中的日月運行,能把須彌山丟進梵天世界,但也無法移動小小的金剛杵。
大家都非常驚訝,目犍連以為自己的神通退失了,就到佛陀面前詢問。
佛陀說:“你的神通力並沒有減少。不過,由於菩薩的威力及其加持力,才使菩薩以下的任何人,使出多少力氣也不能移動這只金剛杵。”
佛陀還說,聲聞和世間人比不上菩薩,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威力,並宣講了菩薩因地時的修行十法,比如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終不肯捨棄正法;對人虛懷若谷,絕不在尚未得悟者面前,誇耀自己的證悟;憐憫許多弱小者,絕不毀損他們,等等。通過這十法因緣,成就了金剛手菩薩如是的威力。
阿闍世王復白佛言。世尊。菩薩具修幾法。即能獲得如是勝力。
佛言大王。菩薩若修十法獲斯勝力。何等為十。一者、菩薩寧捨身命。終不棄捨無上正法。
二者、於一切眾生。作謙下想不增慢心。
三者、於彼劣弱眾生。起愍念心不生損害。
四者、見飢渴眾生施妙飲食。
五者、見怖畏眾生施其無畏。
六者、見疾病眾生施藥救療。
七者、見貧乏眾生惠令滿足。
八者、見佛塔廟形像塗飾圓淨。
九者、出歡喜言安慰眾生。
十者、見彼負重疲困苦惱眾生為除重擔。
菩薩若具如是十法。即能獲得如是最勝之力。金剛手菩薩是十方諸佛悲、智、力三根本功德中之威力的顯現。雖說是佛陀威力所現,但包括觀音、文殊、金剛手在內的任何一位菩薩本尊其實都是悲、智、力功德同時兼具,至於外形身色有異,也只是為善巧救度有情而方便化現不同而已。
顯教里對聖金剛手、觀世音等這樣的大士,多贊以圓滿十地功德菩薩之尊稱。漢傳佛教中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現憤怒相就是金剛手,這也是大勢至菩薩與威力有相關的含義。
在續部開示時多冠以本尊的名號,如各種傳承金剛手本尊法等。一般藏文稱金剛手為“恰那多傑”,直譯就是手持金剛,就像觀音的另一個稱謂“蓮花手”一樣。
有關金剛手菩薩右手中緊握的那個金剛杵的細節,經文中也有明確記載:往昔世尊應金剛手祈請前往柳葉宮弘法利生,在此逗留的七天里講授了許多顯密教法,如《單髻勝樂陀羅尼》、《藍衣金剛手陀羅尼》、《大自在天陀羅尼》等。
之後回到靈鷲山後,阿闍世王向世尊請教金剛手菩薩的功德,他對菩薩手中那只金剛杵的神奇之處感到疑惑,菩薩即將金剛杵放在大地之上,阿闍世王本是個力大無比的國王,曾能夠單手舉起一頭大象,但對這只金剛杵卻不能挪動絲毫。
目犍連雖也曾憑借巨力震動大地、翻滾江河,帝釋天也動手一試,但他們都無法撼動它。此時菩薩在世尊的授意下,右手把持這只金剛杵,自在輕鬆……
金剛手菩薩的另一個主要稱呼是“秘密主”,如《緣悲頌》里“伏魔無余秘密主”的語句。這是由於作為薄伽梵八大近侍弟子之一的金剛手菩薩,為協助護持如來弘法利生,曾多次於世尊所現金剛持足前,祈請廣轉密法四續部法輪,並且金剛手菩薩也曾在世尊的授記下多次為人天大眾宣講解釋密法。
如《吉祥勝樂根本續》、《桑布扎本續》、《喜金剛二品續》等諸多四續部教典。這些較佛出世更難值遇的珍貴密法能在南瞻布洲得以弘傳,都是由於金剛手懇切祈請所致。
另外賢劫中有千佛出世,講傳密法的佛只有四位,金剛手菩薩成佛的那位是其中之一,據說是最後的那位佛,因此金剛手菩薩才得到此“秘密主”聖名。
金剛手本尊安住的淨土在“柳葉宮”,也叫“北方淨土絳羅金”。其實北方只是一種方便安立之說,茫茫虛空又哪裡是北呢?具體應該在色究竟天。
這是由於“報身五決定”(處決定、眷屬決定、法決定、時決定、身決定)所致,著名的多聞天子及大名鼎鼎的黃財神等亦是金剛手的眷屬。